针筒里的银灰色膏状焊料酷似胶水,而旁边的薄带焊料,则卷成了家中常用的胶带模样……近日,在台州元熔金属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内,笔者在这些各色各样的焊料上,看到了把金属“粘”在一起的答案。
“这种膏状的镍基焊料,能够最终靠工业机器人,直接涂到要焊接的部件上,进炉加热后就能完成焊接。”说话间,该公司董事长盛洪超拿起一个形状复杂的EGR冷却器部件,转动展示膏状焊料的焊接效果,只见焊缝光滑,衔接自然。
这里提到的膏状焊料,是台州市“500精英计划”创业类B类人才盛洪超研发并产业化的一款“智能钎焊关键材料”,它一改人们对焊料的老旧印象,在焊丝、焊条、焊环等固体焊料中,走出了一条更灵活的“流体”路线。
中国是焊接材料行业生产和消费大国,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2021年,盛洪超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立台州元熔金属技术有限公司。
“传统的焊丝、焊条用起来不方便,也不太适合自动化生产。现在的焊料能像牙膏一样挤上去,损耗少了,智能化程度也高了。”聊起膏状焊料带来的种种优势,盛洪超底气十足。
经过几年发展,该公司已同时掌握特种合金成分设计、超微球形合金粉末制备、特种胶体复配等技术。目前,开发的镍基、铜基、铝基膏状焊料已完成产业化,批量用于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等领域,供货对象包括银轮机械、华为、海尔、能率、美的等一线品牌,打破了国内膏状焊料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现状,在高端焊料市场开辟了国产品牌空间。
在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不锈钢换热器工厂内,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正在工作,它们在自动程序的控制下,将镍基膏状焊料均匀地涂抹在工件待焊接处。在焊接过程中,膏状焊料能够充分润湿母材表面,渗透并填充接头间隙,更服帖地“抓住”金属,实现焊件牢固连接。
“自从把传统的铜基油冷器更换成现在的镍基油冷器后,就一直在使用膏状镍基钎焊材料,很好解决了铜析出问题,大大延长发动机的寿命。”该厂厂长陈敏君介绍。
焊接材料的更替升级和焊接工艺上的改变创新,顺应了焊接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推进绿色制造,助力企业减碳化转型发展。
这一路来,盛洪超作为创新团队领衔人,带领队员不断攻克焊料制备难关,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工艺水平。
这中间,曾有不少难题。数年前,在一项名为《镍磷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专利研发过程中,他和团队花费近千个日夜,寻找红磷的稳定“替代者”。经过层层筛选、挨个排除、再三试验,盛洪超最终将目光瞄向了白磷。而白磷与镍的熔点相差1000多摄氏度,这带来了新的考验。
查阅多方资料后,盛洪超开始了大胆的“跨界”挑战,仿照其它行业制备铜磷合金的熔炼方法,将熔点仅有40多摄氏度的白磷经由石墨管“注入”至温度高达1500多摄氏度的液态金属镍中,使两者顺利融合。
这一做法,使得焊料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大幅度减少,改善了国产焊料焊接不良、强度低的普遍情况,为国内公司可以提供更多质美价优的选择。至今,盛洪超名下与焊料相关的发明专利,已获得25项。
“我们是膏状焊料产品在中国市场推广与领用的先行者,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七成以上。”盛洪超自信十足地说道。采访期间,元熔金属的生产车间正在做改造升级,为后续产能扩容预留空间,现年产能已达到1000余吨。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盛洪超的目标清晰。“现阶段的工作重心,其实是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希望在新能源赛道上开发一些针对性的高端焊接材料。目前,公司发展比较顺利,订单也很稳定,下一步计划继续扩大日韩市场,把海外市场做起来。”